2020
Kubernetes API 服務及跟各組件的交互關係
前陣子客戶那邊有個問題需要先了解 Kubernetes 從部署 Deployment 到實際上跟這些主要組件溝通的流程,不然很難進行 Troubleshooting (a.k.a. 觀落陰)。幸好本次研究有 3 位大大的一起參與 Max、地瓜、喜德,最終找到了一個跟現象毫無關係的根本問題 =_=,但因為過程算蠻難得的,特別記錄下來給大家參考參考
照例講個雜事,Red Hat OpenShift 4.6 (等同 Kubernetes 1.19) 要出啦!這是一個可以一路用到 2022 年 3 月
的版本,各位 Infra 不用在為了更新和升級落淚了 Q_Q,有興趣者可以參考 What's New in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 4.6
如何條列出單一 Namespace 內的 Kubernetes 計算資源?
最近這一個月出了一些事,導致太久沒寫廢文。最近有個需求需要逆向
研究出 Red Hat OpenShift 4 原生安裝後,它預設安裝一堆的 Namespace (在 OpenShift 稱作 Project,但在這邊可以視為一樣),各自的 CPU / Memory / Storage 資源消耗多少,身為一位計算資源精算師,所以就有了下面這篇的紀錄
本月無心力,無梗圖呈現
Kubernetes 部署在虛機好還是裸機好?
這幾週常被問到一個問題
以技術觀點來看,請問容器 (Container) 或者是容器平台 (Kubernetes) 比較適合部署在虛擬環境 (VM) 中還是裸機環境中 (Bare Metal)?
其實這個問題在十年前虛擬機技術剛出來的時候,也蠻多人做過架構及性能比較,時光快轉到現在的年代,來到容器的世代,相同的問題也被拿出來討論,本篇就是要特別講述一下關於這些架構上的比較分析、使用影響及建議採用的策略作法建議,這篇會採用比較中立的角度闡述,如果有觀點太偏頗的地方,可以私下跟我說及提供修改建議
不免俗的我還是要來講一下本次新發現,三個感覺不會同框的公司 Microsoft + Red Hat + HPE 一起出了本架構書 HPE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delivering insight across all your data with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9 Big Data Clusters 我覺得實在太玄了 XD 分享給大家
Red Hat OpenShift 4 的 etcd 之幾個你應該要知道的事之二
承襲上文 Red Hat OpenShift 4 的 etcd 之幾個你應該要知道的事之一,繼續針對硬碟的部分進行調整,畢竟 etcd 對硬碟 IOPS 相當要求,建議用 SSD 比較好
沒意外的,開場分享個 Deploying OpenShift 4.4 to VMware vSphere 7,整體上比較重要的是利用 VMware vSphere 7 裡面的 DRS (Dynamic Resource Scheduler) 及 NSX-T 的部分,之後有機會再說
{% youtube PdyNQXpYknI %}
Red Hat OpenShift 4 的 etcd 之幾個你應該要知道的事之一
打從 OpenShift 4 之後,etcd 的安裝變成是透過 etcd-operator
來進行安裝的,預設狀況下一次會建立 3 個 etcd instances,然後把他們弄成一個 etcd cluster,本文會記錄一些關於 OpenShift 跟 etcd 之間的一些操作記錄
Red Hat OpenShift Pod 與 Container 的愛恨情仇
這幾天有位客戶問了一個很不錯的問題
如果在 1 個 Pod 裡面,有 2 個 Containers 的狀況下,OpenShift 該如何針對特定的 Container 進行操作?
按照 Kuberentes 的設計,Kubernetes 最小單位是 Pod,而不是 Container,然而 1 個 Pod,可以有 1 個或多個的 Container 被包含在裡面,圖示可以參考 20190817 Container Bare Metal for Networking,但實際上遇到多個 Container 被包含在 1 個 Pods 的時候,在 OpenShift 裡面是怎麼操作的呢? 秉持著本人遵循客戶驅動服務 (Customer Driven Service),特別寫一篇記錄
因為最近太累,懶得想梗圖,所以附上一個近期我覺得相當不錯的 Demo,在 OpenShift 裡面開 Windows Server 2019 起來做使用
{% youtube Kx110kqoHo0 %}
Red Hat OpenShift RBAC 最小權限實踐
繼上一篇準備好了基礎的 OpenShift 4 超級管理員 ocproot
設定後,接下來就是比較針對 Project/Namespace 來進行比較細微的 RBAC 設定,盡可能讓 User 或 Group 適用於最小權限原則
當安裝完 Red Hat OpenShift 之後...
如果有朋友剛弄好 OpenShift 4 可能對於很多預設機制感到有點狐疑,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解釋,安裝完 OpenShift 4 後,最重要的小事 - 帳號權限認證 (Authentication)
Red Hat OpenShift 的權限認證一如繼往都是採用角色型存取控制 (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, RBAC),這邊就要來準備開始務實一點的操作,本文先從簡單的把預設帳號置換開始做起
圖片出處: 【最終幻想7:重製版】4K電影剪輯版(後篇) - 零收集、電影式運鏡、完整劇情 - PS4 Pro增強模式 - Final Fantasy VII: REMAKE - 太空戰士7- Semenix出品
話說大家也可以多多支持一下 Semenix Gaming - 大大的影片,我的圖片都是截他的頻道,錄的影片相當有水準,最近都在看它的影片當作自己有在打太七 Q_Q
Red Hat OpenShift 官方支援 Helm 3 啦!
承襲上篇 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3 精神,繼續寫一點東西,但因本週太忙了,只講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 Kubernetes 套件管理程式 - Helm 3
內容
系統工程師必備監控小工具 deadman
今天要來分享一個長期以來藏在我心中的小工具,以前搞網路出國做軟體定義網路 (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, SDN) 相關的 PoC,因為時間非常短,僅僅只有一週,所以出門前要測試、準備工具需要相當齊備,而且現場狀況神多,尤其是虛擬網路及實體網路之延伸綜合性問題,遇到問題時會不知道要相信哪個點,需要反覆一直確認。而我鍵盤上的 p
、i
、n
、g
加數字鍵已經被我打爛了,為了各位的鍵盤和手指著想,今天要來介紹一個由日本 Interop Tokyo 發展出來的一個超好用小工具 deadman
Red Hat OpenShift v4 東西南北向網路流
去年 2019/04 的時候有釋放出 Red Hat OpenShift v3.11 東西南北向網路探討 - Phil Huang 一文,過了一年後,Red Hat OpenShift 4 出了,那兩個不同大版本的網路設計有什麼樣子差異呢?
{% youtube DMb4L92Z7z8 %}
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3
承襲愛的走馬看花系列的亂寫亂紀錄優良傳統,繼續記錄操作,有興趣想要看前面的文章可以參考這兩邊
- 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1 - Phil Huang
- 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2 - Phil Huang
第三天要來操作的是 1. 實裝 Kubernetes NFS-Client Provisioner 2. 升級 OpenShift 4.y.z 3. 正確匯出 YAML 方式
另外我依然沒梗圖,所以開場 Po 個影片 Installing OpenShift to Red Hat Virtualization using full-stack automation
,現在 libvirt
體系平台也可以使用 node scaling
的能力了,影片三分鐘,OpenShift 4.4 之後就會開始支援了
{% youtube uFypQRWEKqo %}
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2
上個月寫了一篇愛的走馬看花 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1,繼續逛下去
第二天比較偏向是 Red Hat OpenShift Infrastrcuture 除錯層面的閒逛,有些 Kubernetes 應該是不能直接套用的,譬如像是 oc adm
、oc debug
這類的指令,但是我記得新版的 Kubernetes 好像有 kubectl debug
的指令可以用了,但不知道效果是不是一樣的
另外開頭我沒梗圖了,故附上一個我覺得蠻不錯的影片 Deploying a Windows Server 2019 virtual machine using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
{% youtube Kx110kqoHo0 %}
一名解決方案架構師的自我敏捷
要來進行今天的分享之前,我得要先來推一下 David Ko 前輩 David Ko Learning Journey,當初研究所開始接觸 Scurm / Agile 等等的都是主要都是從這位前輩上學習到相關經驗的,直到現在工作一陣子了,觀念還是非常有用,大推
今天要來講一下關於身為一位在 Red Hat 打工了快兩年的解決方案架構師 (Solution Architect) 如何透過敏捷方式提高個人生產力,這篇完完全全就是個人實際經驗分享
XD
愛的走馬看花 Red Hat CoreOS 與 Red Hat OpenShift Part 1
誠如大家所知,因爲種種技術及非技術因素上 - Why Red Hat is investing in CRI-O and Podman,OpenShift 4 底層有兩個蠻大的更新
- 容器運行時環境 (Container Runtime) 從 docker 換成了 CRI-O
- 作業系統從通用型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換成了專為容器特化的容器作業系統 Red Hat CoreOS
本文將記錄一下於 Red Hat CoreOS (RHCOS) 及 Red Hat OpenShift 偏作業系統層面的探索紀錄
30 分鐘內從開始到入門的 Ansible
Ansible 真的是一個蠻好用的工具,不用預先塞代理程式 (Agentless) 這點真的是蠻容易上手的,這邊分享一下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 Ansible 的系統工程師,想要使用看看的話,但又不想要學太多相關知識的話,這篇非常適合各位
{% youtube ysqclCH9Vc0 %}
成為一名技術留跡者
小弟 Blog 陸陸續續也從 2013 年寫到現在了,從 roan.logdown.com
到現在的 blog.pichuang.com.tw
自己寫作風格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差不多的,這邊分享一下幾個我覺得蠻有用的資訊